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辽宁全力推进向北开放,高标准建设东北陆海大通道的建议》(0302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 编辑:辽宁省交通厅管理员
  • 来源:厅办公室

朱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辽宁全力推进向北开放,高标准建设东北陆海大通道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对外开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收到您的建议后,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税务局等单位就您的建议作了深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背景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面临艰巨繁重的任务,需要进一步强化东北地区交通设施建设,打造纵贯东北地区的东北海陆大通道,搭建起我国东南沿海、东北亚、东南亚等环太平洋沿岸地区与蒙俄、日韩、中亚、欧洲等国家之间的桥梁,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提升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率。我省作为东北“三省一区”唯一沿海省份,与朝鲜接壤,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省份,是拥有通江达海、通欧达亚的口岸枢纽城市,是全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肩负着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进一步推动中蒙俄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开放合作,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陆路通往蒙俄及东欧的窗口,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主动谋求新时代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新突破,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独特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开放发展优势,更好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重塑东北经济产业发展环境、重振东北经济战略要地雄风,完善我国北向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

  二、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强与蒙俄、日韩、中亚、东南亚、欧洲等国家经贸合作,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加快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建成了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支线铁路、普通公路为补充,沿海港口、民航机场和重要枢纽为支点,辐射日韩、东南亚,联通蒙俄、欧洲及中亚国家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等综合运输通道开通运营。海上航线总数达到200条,已形成联通国内沿海、辐射东北亚、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航线网络,深度服务“三省一区”产供链协同发展,推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三、主要做法

  (一)统筹推进陆海通道建设

  一是夯实通道硬件基础。截至目前,实施畅联辽宁工程74项重点交通项目,累计新开工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本桓、凌绥等9条高速公路。公路总里程达到13.5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05公里,其中八车道及以上里程645.8公里。实施锦州港30万吨航道、营口港大型原油码头等深水泊位航道建设,强化集装箱、煤炭、矿石、原油等专业化码头合理集中布局,有序推进LNG码头建设,有效保障“三港两线”物流体系、“北粮南运”等重大战略。二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印发实施《辽宁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推进打造立体畅达、便捷高效、智慧先进、绿色集约、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35年)》,加快打造分工明确、功能衔接、优势互补的一流港口群。推进凌绥高速、营口鲅鱼圈和锦州笔架山疏港高速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优化利用海洋资源,加强大型船舶和危化品船舶专用锚地、防风锚地等建设,推动渤海湾内公共锚地共享共用。三是推动北极航线建设。我省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北极航线商业化通航的省份,2013年大连港开创我国商船北极航线首航先例,2015年大连港实现我国首次北极航线双向往返,2018年开通营口港始发的北极航线,2024年首次开通大连至阿尔汉格尔斯克集装箱北极航线。目前,我省与俄罗斯11个港口开通了集装箱、原油、散杂货和商品车航线。辽港集团与新新海运合作,成功开通经大连至俄罗斯圣彼得堡/阿尔汉格尔斯克的集装箱北极航线,实现集装箱北极航线首航。

  (二)加快推进绿色航运发展

  近年来,我厅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辽宁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构建智慧绿色、开放高效的国际枢纽海港”,全力推动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布局。在《辽宁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推广多元低碳能源船舶”,推进氢能船舶应用试点示范。依托《辽宁省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强省建设实施方案》和《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24-2035年)》,全省港口群以“两枢纽、一中心”战略定位为引领,构建“产运储销用”一体化绿色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与港口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我厅正以港口为依托,全力打造绿色能源枢纽港,为清洁能源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一是大力发展港口新能源发电,提高绿电应用比例。2024年,完成丹东港大东港区和大连港北良码头的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并投入运行,新增装机规模15.38兆瓦;大连港汽车码头光伏发电系统已形成项目方案,正在报电网公司申请并网。目前,全省港口已建成7套“分布式光伏+微电网”发电系统,装机规模全国港口领先。二是研究推动新能源船舶燃料港口供应链布局。发起成立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联盟,汇集4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界企业和协会组织单位,推动17家联盟成员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谋划推动“一中心、两基地、一平台”绿色船燃港口供应链布局。全力打造大连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和大连、锦州绿色船燃港口转运基地,启动中远海运西中岛氢基新能源一体化码头项目和锦州港远景能源全球最大单位低温液氨储运项目建设。三是大力推进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建设改造。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有103套岸电设施具备岸电供应能力,覆盖135个码头泊位,渤海湾省际客滚运输12个泊位保持岸电使用常态化。按照交通运输部《港口岸电布局方案》要求,我省已超额完成交通运输部五类专业化泊位岸电建设任务目标。

  (三)推进完善多式联运体系

  一是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辽宁多式联运形成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滚装运输、卡车航班等多种联运模式竞相发展态势。多式联运交通强国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支持铁路、港口、机场等重点企业开展省级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试点项目创建,推广应用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稳定运营海铁联运精品班线68条,常态化开行海铁联运线路100余条,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200条,打造内陆港等内陆多式联运服务网点100余个,提升联运转运效率,扩大海铁联运辐射范围,壮大联运规模。辽宁省海铁联运量连续8年突破百万标箱,2024年,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量183.2万标箱,同比增长15.1%,海铁联运占港口集装箱比重为13.7%,运量及占比排名全国前列,在支撑交通强国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中欧班列规模逐步壮大。中欧班列是联通亚欧的重要纽带、推动沿线国家开放发展的关键引擎。我厅高度重视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沈阳铁路局对我省中欧班列运力支持,扩大班列纳图开行数量,壮大中欧班列运行规模。2024年,全省共开行中欧班列892自然列、运输货物9.6万箱,分别同比增长14.4%、12.2%。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现已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货物辐射20余个国家50余个境外城市。进一步发挥出口集货端和进口分拨端“两端”作用,支持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开展省级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强化与公路、水路等各环节高效衔接,打造“门到门”服务新模式。三是推动建立东北三省一区多式联运发展联盟。2024年3月,东北三省一区多式联运发展联盟成立大会顺利召开,三省一区相关生产制造、交通运输企业、多式联运平台企业以及高校院所、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共194家企事业单位加入联盟,跨区域协同、互认、合作不断加强。在联盟框架下,成员间务实合作已初见成效。辽宁省交投集团与中国物流集团围绕网络货运服务开展合作,成功上线“辽高中储物流服务平台”。辽港集团挂牌成立了哈尔滨、长春、通辽等多个内陆客户服务中心,畅通腹地货物出海通道。中铁沈阳局集团、一汽物流等企业进一步深化商品车海铁联运等领域合作。中国物流集团与联盟成员深度合作,积极组织货源,实现沈阳TIR业务首发。

  四、下一步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

  省自然资源厅将加快编制出台《辽宁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和《辽宁省海洋功能区规划》,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和地市的衔接,深化海洋产业陆海空间布局的落位和强化对地市产业空间布局的指引。省交通运输厅将积极谋划海陆大通道建设,加快编制出台《辽宁省港口航运“十五五”发展规划》,持续推动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五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出台,完善辽宁港口群绿色船燃规划布局,组织做好港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储备。

  (二)加快推进港航绿色化转型

  全面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与常态化使用,实现重点码头岸电基本覆盖和使用率大幅提升。大力发展港区分布式光伏、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绿电使用比例。推广绿色装备与工艺,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在港作机械、水平运输车辆、拖轮等装备的应用和更新投入,推动石化码头配套建设油气回收设施,严格控制港口扬尘,建设智能化干散货料场封闭系统,推进港口粉尘综合治理。完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与流程,加强港区废水与噪声治理,深入开展“无废港口”建设,规范危险废物管理,控制移动源排放污染。健全绿色管理与监管体系,制定实施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联合监管,提升智慧监管水平;在港口全生命周期融入生态环保理念,打造生态友好型港区环境。推动船队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开工建造省级甲醇运输加注船,推动大连落户LPG船舶。将发展以LNG、甲醇、氨等清洁/绿色燃料为动力的化学品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滚装船等专业运输船队作为运力结构优化的重点,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打造“北醇南运”通道。

  (三)持续深入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我省将深入推进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创建,组织“一单制”“一箱制”试点,总结推广试点建设成果,“一港一策”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度融合发展,2025年铁水联运量力争突破190万标箱。持续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量。支持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创新组织模式、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壮大中欧班列规模。研究制定支持中欧班列集装箱运输车辆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对走行高速公路至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集疏运车辆拟给予5折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货源吸引力。

  最后,感谢您对我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莅临指导工作,祝您工作顺意!

  辽宁省交通运输厅

  2025年5月30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