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护航 奏响品质工程强音-浙江交通
联动护航奏响品质工程强音
2017-07-27 浙江交通
彩虹飞来为天桥,巨龙卧波笑海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间,浙江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浙江大地上,一个个世界级桥隧工程横空出世,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嘉绍大桥、钱江隧道等蜚声中外,先后荣获菲迪克奖、鲁班奖、李春奖等国际国内大奖。今年2月,亚洲最大的原油码头——宁波舟山港大榭港区实华二期45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式投产,首次挂靠全球最大船“泰欧”轮。浙江交通重大工程正成为浙江及中国新时代的强劲音符,推动着浙江经济与长三角乃至世界经济的融合交流。”
质量是准绳,安全是红线
五年来,浙江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异彩纷呈。每一项世界级交通工程的背后,都镌刻着浙江交通质监人的荣光。作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的守护者,浙江交通质监系统积极探索品质工程建设之路,逐步实现内在质量和外在品位的有机统一。
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在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主办了全国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现场会,会议展示的乐清湾跨海大桥及接线工程为代表的品质工程“浙江样板”得到了交通运输部与各省同行高度肯定,一跃成为全国“品质工程”示范,并掀起了一场公路水运建设领域的“品质革命”。
“231”掀起品质工程建设热潮
“品质工程”是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推进交通工程建设所倡导的新理念,也是浙江的创建目标。2016年7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省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建设活动指导意见》,提出了“231”工作框架,为浙江建设高水平的安全耐久、舒适美观、生态和谐、服务优质的公路水运“品质工程”提供行动指南。
西堠门大桥
浙江省品质工程推出了“231”创建工作框架构:2个全覆盖,即“品质工程”建设的过程全覆盖和项目全覆盖;3个专项行动,即重点开展推进设计标准化和精细化专项行动、深化施工标准化专项行动、强化质量通病和管理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建成1批在公路水运建设领域先行先试的示范项目,打造品质样板。
目前,浙江确立了乐清湾跨海大桥及接线工程等12个省级试点示范项目,涵盖了设计精细化、施工标准化、营运管理、质量通病治理(营运)等内容,并组织召开了全省“品质工程”动员大会,扎实部署推进“品质工程”建设。全省各地也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领导小组,明确71个市级示范项目。“品质工程”建设热潮在全省公路水运建设工地上涌动。
嘉绍大桥
信用体系建设上,浙江交通质监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总监信用评价,使信用评价工作从抓监理单位为主,转为抓监理单位和总监并重。目前,浙江省交通建设各项目已全部将设计、施工、监理和试验检测企业及人员信用评价与招投标挂钩,实现了全省交通建设从业单位信用管理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招标文件中细化“品质工程”相关内容,如补充钢筋智能数控加工设备、预应力智能张拉和压浆设备等,明确施工标准化费用,为“品质工程”创建提供保障。
标准化管理致力集约品质工程
“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走进乐清湾项目的施工现场,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里没有一般施工场所的“乱”,还处处透着标准化的“精”:一座座自动化、现代化的加工厂,从预制构配件到钢材加工等全部实行集中的标准化生产,钢筋、小型构件等半成品则实行统一仓储配送的超市化管理。
钱江隧道全景
“在标准化管理推行过程中,我们以《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为依据,重点抓住班组这一基层单元与执行环节,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体系,形成‘业主、监理、项目部’三方齐抓共管的局面。”乐清湾指挥部副指挥长葛蔚敏介绍道。
标准化是浙江打造“品质工程”的助推器。作为全国最早实践质量安全标准化的省份之一,自2012年起浙江交通从工程施工阶段入手,全面推广“三集中、三智能”的标准化管理,并推行首件质量控制责任制、重点环节交验制、小型结构物工厂化预制等一系列标准化质量预控制度,组织推广预应力智能张拉和压浆等新工艺、工法,在新开工项目中落实质量责任登记制度。短短几年时间,质量标准化建设从高速公路工程向普通国省道公路工程、农村公路工程、水运工程全面推进,建设内容也由“工地建设标准化”向“项目管理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逐步深化。
金塘大桥
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参建单位对标准化活动的科学落实,全省公路水运工程欣欣向荣:施工场地更加有序,管理流程更加合理,工艺要求更加缜密,施工环境更加和谐,工程质量更加优良,安全生产更有保障。
“互联网+监管”厚植品质动能
浙江交通质监部门不仅是各种新标准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也是“智造时代”践行“互联网+监管”的先行者。
富春江船闸
2013年,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局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质监”信息化建设理念,并大力推行应用物联网系统提升质量监管效能,着手构建物联传感网管理系统。针对沥青混合、摊铺、水泥混凝土拌和及预应力张拉数据管理,开展应用物联网系统实现数据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建设,目前“预应力张拉数据管理应用”“沥青混合及摊铺动态质量监控系统”“水泥混凝土拌和动态质量监控系统”三大物联网系统已经进入全省推广阶段。“智慧质监”三大物联网试点应用项目让工程质量监管步入“云”时代,施工过程的精准管理再也不是纸上谈兵。
这五年,物联网技术、“6+9”监控系统、BIM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在交通建设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提升交通工程品质厚植新动能。
大榭实华原油码头
走进台州沿海高速公路工程指挥中心,巨大的LED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沿海高速公路各个标段的工程进度,施工的每一道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项数据,都能实时呈现。采集到的数据一旦有一项不合标准,系统就会自动预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目了然。这个集6大管理系统和9大监测系统于一体的“6+9”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基本扫清了工程监管的“盲区”,工程质量也从被动监测变成主动分析,一盘混凝土、一根钢筋都被量化,工程质量的把控直接延伸到前端。
借助BIM技术,乐清湾跨海大桥项目施工没有因为数据或质量问题造成任何一次返工现象,结构物保护层合格率和节段梁拼装合龙精度全国领先。
创新机制、品质监管:
得益于嘉绍大桥通车,海宁市尖山引进或新办企业近百家,形成了新能源利用、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特种设备、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门类,经济产值一下子从海宁垫底上升到了全市第二位。由嘉绍大桥带来的经济效应让沿着高速公路布局的镇(街道)“心潮澎湃”,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嘉绍北接线跨沪杭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采取“边施工边通车”的方式,车流量极大,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难度极大,施工人员稍有不慎,就会给通行车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杭州湾跨海大桥
针对嘉绍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桥等重特大项目,浙江交通质监部门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目前浙江交通质监部门形成了综合督查、专项督查、执法检查、行政执法等多种有效的管理机制。省级质监机构每年组织2次全省在建高速公路、重点水运工程综合执法大检查;组织1次全省农村公路、普通国省道公路、中小型水运工程及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安全督查。通过召开全省性检查情况通报会,对检查情况进行文件形式和会议形式通报,对相关施工标段进行排名,并与信用评价挂钩,增强了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施工标准化推广:
推广智能化施工设备,如数控钢筋弯曲机、弯箍机、钢筋笼滚焊机、智能张拉压浆设备、隧道多臂凿岩车、湿喷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