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品质工程创建交流材料
精进管理 精工建造 精益求精
2017年2月6日
一、项目概况
浙江省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是浙江沿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38.2km,概算金额约为120亿元,其中建安工程量约84亿元。主线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其中,桥梁工程23.83km/25座,占路线全长的62.4%;隧道工程3.87km/3座,占路线全长的10.1%,计划工期4年,连接温岭、玉环和乐清三个全国百强县,其建成后,“无铁路、无高速、无国道”的玉环将告别“交通三无”历史,使玉环至乐清的交通时间从2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本项目是两岸百姓盼望了多年的民生工程,建好本项目就是打造百姓满意的品质工程。
项目进度:完成建安投资69.1%,计划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项目建设三大难点
1)安全管理难:工程区域具有台风频发、季风显著、雨量丰富的气候特点,秋、冬季节多冷空气大风,夏季及秋初多台风影响,是浙江省台风登陆次数最多的地区,台风最大风速50.4m/s,台风期间风暴潮破坏力极大;雾日出现频率较高,累年最多年平均雾日72天;确保结构安全、施工安全、运营安全是本项目难点之一。
2)质量要求高:150米跨变截面节段预制悬拼连续刚构桥超过已通车的国内同类结构的最大跨径,可借鉴经验不多,节段预制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引桥4002品节段重复制造始终保持高精度,“无垫片拼装”工艺要求极为严苛。桥梁处于近海区域,海水盐度高、腐蚀性强,对桥梁结构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保护层厚度、施工工艺等技术要求高;地基处理工艺“新”,在国内高速公路首次大规模应用桩底后注浆技术减少桩长,后注浆技术质量控制难。
3)施工组织难:线路穿过城镇密集区,废气废水处理、噪音控制、爆破管理等难度大,环保要求高。沿线三地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稀缺,制约推行“工厂化”的场地因素突出;跨越乐清湾、吊船湾、漩门湾三个海湾,多潮滩、水下浅滩,大型施工船舶无法有效利用。
二、指导思想
德国制造———品质代名词。一谈到“品质”,大家就会想到德国制造:德系汽车、德系电器、德国食品管理(见图1)。德国质量理念:“靠检查来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是最好的途径,因为检查不会改变产品质量,只有搞好设计和制造两大环节,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质量是掌握在广大职工手中的,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也就是说,产品制造本身的质量才是产品质量的根本要素。”提高质量关键三要素是:设计、制造、人。
公路建造与汽车、电器等生产不一样,公路是特殊的定制产品,一路一设计;现场施工点多线长,不能全部搬入工厂制造,工厂化程度底;生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产业工人没有形成专业化。
如何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提高建设管理、设计建造、建设人员的工作质量才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最好途径。首先,确定管理目标和指导思想(见图2)。
管理目标:打造品质工程示范项目;质量目标“创部优,争国优”;安全目标“创交通部平安工地”,打造一支专业化管理队伍。
指导思想:根据交通运输部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打造品质工程”建设指导意见,围绕“设计、制造、人”这三个要素,以建设管理水平提升、设计建造水平提升、建设人员水平提升为目标,确立了狠抓“实、细、专”不求”高、大、上“的管理方针,以“精进管理、精工建造、精益求精”为指导思想,抓好“打造品质工程”顶层设计,制定“打造品质工程”创建实施方案,并致力成为“品质工程”样板。
精进管理: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强化过程管控,聚焦建设方案总体策划、分包模式规范化、互联网与BIM技术应用、集约化生产组织等问题,建立“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管理体系。
精工建造:以落实硬件设施标准化和施工行为标准化为目标,聚焦标准化施工管理,落实机器换人、班组规范化管理、标准工厂化管理、产业工人培养、四新技术应用等问题,提高工程建设制造水平。
精益求精:以培育工匠精神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推行管理交底、专项治理、集中攻关、微创新、安全防护标准化、四控制等手段,激发施工技术人员与班组的创新动力,打造“内实外美”工程。
三、主要举措
1、建设管理1234
“一项交底”:实行管理交底制度,在施工项目部进场后或分项工程开工前,明确管理目标、重点、要求、程序、注意事项等。
“二个专项”:开展质量控制专项行动(见图3)、安全管控专项行动(见图4),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工程管理特点和质量控制难点,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活动,确保参建各方各司其职。
图3
图4
“三个三”:“三真”理念 :贯彻认真、较真、顶真工作理念;认真,即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做到科学严谨、精细准确。较真,即严字当头、一丝不苟,把好质量关、安全关、责任关。顶真,即追求极致、匠心独具,以创新思维不懈追求更好。“三抓”方法:日常工作坚持“抓监理、抓班组、抓落实”。安全“三助力”:安全管理借助第三方服务单位,综合安全服务、特种设备设备服务、气象服务(见图5)。
“四控制”:加强在“方案、工艺、材料、设备”等四方面同时控制,按照“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理念,提高实体工程质量。制定《重大施工方案和关键施工工艺审批管理办法》,分级审核把关。管理的关键在于“是否按照报批方案和工艺执行”,这是安全事故于质量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由专人负责检查执行情况。大宗材料集中采购,加强原材料进场控制,关键部位碎石清洗后进场, 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场准入制。按照“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原则把控设备入场,对大型设备专项管理,实施远程监控(见图6)。
图6
2、设计夯实基础
乐清湾项目跨海大桥规模相对较小,其接线相对更为复杂,如何突破以往“低、小、散”的传统工艺,实现工程质量质的飞跃,达到工程本质安全、公众满意的优秀作品,成为本项目的设计的重点。
1) 从公众满意出发,确立项目品质工程设计原则。认真梳理沿线(市县、乡镇百姓、生态环保、监督管理、运营维护等)各方的诉求,合理优化线位,为地方发展预留空间;确立了建管养一体理念,突出运营安全,检修便捷,景观宜人,营造和谐美好的高速公路。注重节约资源,关注环保。
2)从工业建造理念入手,谋求质量安全新水平。按照“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总体布局思路,在桥梁工程中优先选择预制装配化结构,其中跨海桥梁主桥和非通航孔桥全部采用工厂节段预制,减少了海上作业量,与以往的移动模架工法相比较,质量、安全远胜一筹。
3)以全寿命周期设计为准绳,实现品质工程可持续发展。以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为准绳,采用有利于耐久性的细节设计,切实保证结构物使用寿命。针对跨海桥梁提出了全套的耐久性解决方案。在接线工程中,取消了原来通病较多的空心板结构,代之以先进的矮T梁结构。
4)以应用创新为利器,破解品质工程建设难题。为了克服软弱地基桥梁深基础难题,减少工后沉降,在沿线桥梁摩擦桩基础全部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节约建安费约6000万元,并形成了成套应用实施技术。在海相软基处理中大规模采用了钉型双向水泥搅拌桩,提高了地基处理水平,降低了造价。在连续箱梁腹板首次引入中空预应力钢棒施加竖向预应力,解决短束施加有效应力的顽固难题。
5)以功能完善为立足点,科学处理建设与造价关系。立足功能的完善与提升,通过调整优化设计方案,采取现浇改预制、机制砂代替黄砂、桩基优化等优化措施,把路面与隧道划入一个标段提高资源利用,引进第三方施工图审查咨询单位代业主审查图纸,通过科学优化,项目建安费由84.2亿元降为66.4亿元,节约17.5亿元(节约20%)。
3、 “场”到“厂”的转变
工厂化策划的思考
落实“三集中”提高工厂化水平,是前期策划中提高建造水平的最重要一步工作,更重要的是规范施工企业分包行为的重要对策。
项目以“减少分散作业量、减少野外工序、减少传统施工;改分散施工为集中施工、改野外施工为室内施工、改传统施工为工厂化流水线施工”为原则,开展设计工作、建设方案策划,提高工厂化覆盖率;划分大标段,临建费用集中利用,提高标段工程量,为推进大型设备投入奠定数量基础(见图7)。招标文件对工厂化提出“122”等要求。全线7个标段共设置6个预制厂、10个拌合厂、11个钢筋加工厂(见图8)。
图7
图8
1)提高工厂化覆盖率。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小型预制构件)与现浇工程(包括隧道及小型构造物)混凝土工厂化覆盖率100%;现浇工程(包括隧道及小型构造物)中的桩基、墩柱、盖梁钢筋成品覆盖率100%,其它钢筋半成品覆盖率100%
2)实施临建专项管理。在招标文件中对“三厂一驻地”建设明确标准,采用大型化、智能化施工设备,污水、粉尘处理环保标准等;要求项目部对临建设施进行专项设计,严格按照指挥部“先方案审批后实施、先工艺审批后操作”的原则执行;临建设施建成后,指挥部组织验收通过后方能投产(见图9、10)。
3)实行标准化工厂生产。工前严把原材料进厂准入制,过程执行工序验收标准挂牌制、工序交接零误差,工后落实产品验收标识与《出厂合格证》制度(见图11)。对钢筋、小型构件等半成品实行统一仓储配送的超市化管理;对混凝土温度、配合比及搅拌时间实时远程监控;对施工现场实行“6S”管理。现场施工点实施“工点工厂化”管理理念(见图12)。
图9
图10
图11
图12
4、打造“智慧工地”
以问题为导向,开发信息化系统!
1、试验数据造真实性问题
2、计量签字故意拖拉问题
3、工人实名制问题
4、隐蔽工程管理问题
5、大型设备安全监管问题
6、问题追溯难落实问题
7、关键工艺、工序监控问题
积极践行“互联网+建设”理念,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重实效,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形成“安全、质量、廉洁”三张监管大网,在可视化、智能化、协同性三大性能的保障下,解决工程建设中数据真实性、信息分散、问题难追溯、隐蔽工程监管难等管理短板。
图13
图14
一是突出功能实效,开发项目管理系统。在项目动态管理系统中开发了试验机联网监控系统、混凝土拌合站监控系统、桩底注浆监控系统、隧道围岩量测监控系统等12项管理功能。如:隧道围岩量测监控系统共采集数据151328条,预警数据62条,报警数据57条,根据预警报警情况,及时进行了有效处理(见图13)。
二是探索BIM技术,建立协同管理平台。遵循“信息数据共享→协同管理→提质增效”管理思路,在跨海大桥中探索并搭建BIM技术管理平台,利用BIM技术建立工程可视化模型,借助可视化审查、碰撞纠错完善设计精度,通过三维推演优化施工方案和开展工人技术交底,实现质量、安全、进度协同管理;并形成公路产品信息数据库,做到施工信息可追溯,同时为后期运营维护奠定基础(见图14)。
三是聚焦管控难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安。通过安全质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桥梁、隧道、工厂等重要施工现场,并将数据接入省交通工程监管局监控系统。引入满堂支架、移动模架、塔吊、节段梁架桥机四维矩阵式4DM等安全监管(监测)系统与设备操作人员人脸识别启动系统,强化施工作业与大型起重设备的安全管控(见图15、16)。
四是助力廉政建设,构建阳光工程监控网。信息化系统同时促进了“阳光工程”的建设。通过系统生成的报表,把工程建设中的12个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已公开信息2978条。计量申报、审核审批及支付、设计变更等工作也全部在网上完成,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实现审批流程全透明。依托纪检警指联合预防职务犯罪与经济犯罪工作机制,指挥部还将信息化系统纳入当地纪检系统,由纪检部门随时、实时监督,充分发挥了纪检警指四方信息共享的整体优势与分工负责的职能优势。
图15
图16
5、班组规范化管理
推行班组规范化管理的缘由:
1、施工现场不规范问题
2、生产班组施工水平参差不齐问题
3、工人不可能全面熟知技术规范问题
4、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问题
5、施工企业软肋“以包代管”问题
以《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为依据(见图17),制定了《班组作业标准化管理手册》,全线施工点按班组进行网格化划分,建立指挥部-监理办-项目部-工区-班组与项目部-分部-工点-班组的管理体系,并按照专项内容制定了班组专项作业管理办法(见图18)。
图17
图18
一是落实班组“首件认可制”与“清退制”。班组施工作业水平决定质量与安全的品质,要求班组进行首件生产,从安全操作、工艺技能操作等方面评判,不合格则重新进行首件,3次不合格则清退班组,累计清退69个班组(见图19、20)。
图19
图20
二是班组日常标准化。推行“工点工厂化”理念,实施班组“班前教育、班前检查、班中巡查、班后清理、班后交接、班后小结”6步走常态化、“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6S”管理,规范作业行为,培养良好习惯(见图21、22)。
图21
图22
三是班组防护标准化。制定通道设置标准、安全标志标识标准和安全防护标准的三个专项标准化管理细则,全面推广定型化、装配式通道专项设计与验收,统一规范全线安全标志标牌与高空作业、跨路施工等区域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对作业的安全保障能力(见图23、24、25、26)。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6、培养产业工匠
对班组工人实行“鼓励创新、正向激励、人文关怀”三结合管理,并倡导“工艺微改进、设备微改造、工法微改良”的“三微改”,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
一是鼓励创新,倡导“三微改”。以解决现场施工具体问题为导向,激励引导工人进行“微创新”,形成了水压光面爆破、隧道锚杆注浆等工艺微改进16项,隧道二衬砼自动喷淋台车、桥面防雨遮阳棚等设备微改造16项,二衬仰拱钢筋定位架等工法微改良37项。
二是正向激励,提高工人获得感。组织班组立功竞赛、工人技能比武,为班组、工人切磋技术、争夺荣誉奖励搭建平台。每旬检查、每月考评、每季评比“最美班组”与“最美工人”,表彰公示获奖人员,制作“最美工人”画册,制作喜报并邮寄到获奖人员所在的村委(社区),提高工人荣誉感(见图27)。
三是人文关怀,共建家园文化。建立工人分级培训体系,开设工友学堂,组织班组作业标准化管理教育与巡回交流,分级分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人专业技能。深入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改善工人住宿环境,举办工地集体婚礼、职工集体生日与联合运动会、趣味运动会、节日联欢晚会等活动,为工人开展“平安返乡返岗、送火车订票服务”活动,营造项目建设家园文化(见图28)。
图27
图28
四、体会与启示
一是品质工程理念要先行。要用“设计工作和建设管理工作”的质量来确保工程实体品质,在项目前期就注重顶层设计,从项目设计、招标、施工、管理,以及指挥部人员队伍组建等,统筹谋划全局,制定目标方案,明确标准要求,践行品质理念。
二是倡议施工企业规范班组管理。分包的科学性与规范化是建设市场的短板,班组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与现场生产的薄弱环节,是打造品质工程的瓶颈,倡议全国施工企业强化班组能力建设,推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
三是加快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规范信息化管理标准,按照“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思路,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企业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